2019 年下半年亞洲市場投資展望

貝萊德 |2019年6月25日

貝萊德投資團隊發表對亞洲股票及信貸市場在2019年下半年的展望。

  • 即使貨幣政策維持寬鬆、金融系統亦未有出現大量失衡跡象,但貿易及地緣政局緊張已令全球經濟增長的短期前景轉趨暗淡。
  • 中美兩國官員之間的不信任導致關係緊張,突顯這兩個全球最大型經濟體在貿易以外的更深層次矛盾,此局勢正威脅全球化的發展。
  • 我們留意到企業龍頭已開始重整全球供應鏈的版圖。我們認為亞洲金融市場的行情已局部反映新格局,反觀其他市場的投資者目前似乎仍較安於現狀。
  • 亞洲多國致力推動結構性改革,例如印度及印尼近期大選結果有利於延續上屆政府的改革進程,因此我們仍然看好亞洲風險資產市場的長期前景。

主題

  • 中美貿易談判破裂曾引發投資者撤離風險資產轉投優質資產避險,因而刺激美國國庫債券大漲,而美元匯價也温和回升,導致新興市場資產今年累積的部分進賬有所流失。不過,我們認為中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及穩健貨幣政策,將有助緩和美國加徵關稅對經濟產生的壓力。按我們對最壞情況的分析估計,即使美國對中國所有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提高至25%1,中國當局仍有可應對經濟下行的政策工具選項,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今年仍可達到6%至6.5%的目標。

    1資料來源:CNBC,2019年5月10日。僅作說明用途。概不保證所作的任何預測將會實現。

  • 中美貿易談判破裂曾引發投資者撤離風險資產轉投優質資產避險,因而刺激美國國庫債券大漲,而美元匯價也温和回升,導致新興市場資產今年累積的部分進賬有所流失。不過,我們認為中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及穩健貨幣政策,將有助緩和美國加徵關稅對經濟產生的壓力。按我們對最壞情況的分析估計,即使美國對中國所有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提高至25%1,中國當局仍有可應對經濟下行的政策工具選項,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今年仍可達到6%至6.5%的目標。

  • 短期展望而言,我們預期地緣政局升温比聯儲局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更大。中美貿易談判急轉直下,加上在關鍵科技領域擺出對立姿態,反映這兩個全球最大型經濟體在貿易以外還有更深層的鴻溝。因此,我們對亞洲或新興市場以至全球的經濟前景預測轉趨黯淡。

  • 當前更令人關注的是,中美雙方的緊張關係可能抑制甚至令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局面有所倒退,其中全球供應鏈受衝擊或許是最明顯的跡象。面對不明朗因素,企業已由原先暫緩資本開支及其他計劃,迅速轉為積極推進「B計劃」來應變。由於貨幣政策維持寬鬆,而金融系統未有出現大量失衡跡象,我們認為貿易及地緣局勢或將改變市場格局,但預料經濟不會步入衰退,故此投資者在變局中有必要保持冷靜,並繼續著重於提升投資組合的抗跌力。

  • 雖然中美貿易及更廣泛的政經關係,仍將在短期內左右市場大局,但這些因素也有望成為催化劑,刺激亞洲區政府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至更為自力更生,並促進區內各國更緊密聯繫,這成為我們對亞太區長線展望抱持信心的理據。全球人口老化令收入需求增加,這需要大量年青人、具才幹之士,以及穩定的制度,以支持經濟蓬勃發展。印度和印尼這兩個亞洲大國的大多數民眾最近,透過選票授權現任改革者,即印度總理莫迪及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延續政策抱負。

  • 我們認為印度總理莫迪及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再次當選加強了市場對其領袖在鞏固體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及推展國內基建計劃的能力的信心。

    以印度為例,總理莫迪在首屆任期內已大舉打擊貪腐、提高政策透明度及改善稅制,並大幅提升了印度營商環境的排名,預期莫迪第二屆任期的重點將集中落實政策和創造就業。縱然印度經濟增長在短期內或將面對下行風險,但相信根基大致穩固,挑戰主要在於如何有效執行相關政策。此外,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往績、基建設施,以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能力有目共睹,令它們成為一線的受惠國家,而印度則可望成為二線的受惠國。

  • 基於外圍環境的變化,我們已減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轉為採取防衛性較強的策略。

    在股票組合中,我們提高現金持有量,削減表現易受大圍環境影響的科技股比重,同時增持防衛性較強的板塊,例如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和電訊。此策略也使我們調整了對中國股票原有的增持取態。

    至於信貸投資方面,我們也減低了整體風險,並轉投於較優質的投資級別和高收益債券,同時專注於在經濟變局中具有較佳抗逆力及具有較穩定和可預料現金流的大型企業。

亞洲股票展望

Asian Equities Outlook

資料來源:貝萊德,2019年6月。任何預測代表對特定時間市場環境的評估,並不是對未來事件的預測或對未來結果的保證。 此信息僅作說明用途,不應將其作為研究,投資建議或推薦。

亞洲定息收益展望

Asian Fixed Income Outlook

資料來源:貝萊德,2019年5月。超重/減持指標與基金參考基準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相關。 任何預測代表對特定時間市場環境的評估,並不是對未來事件的預測或對未來結果的保證。 此信息僅作說明用途,不應將其作為研究,投資建議或推薦。

Belinda Boa
亞太區主動投資策略部主管及基本主動型股票團隊新興市場首席投資總監
Neeraj Seth
亞洲信貸團隊主管
Andrew Swan
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