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圖顯示一艘滿載色彩繽紛貨櫃的貨船航行於波濤洶湧的海面上。
2025年第四季投資展望

維持承險立場

2025年9月17日 | 在當前持續轉型的環境下,通脹及經濟增長的長遠走向難以預測。我們不再依賴傳統宏觀基本觀點,而是積極把握人工智能以至地緣政治碎片化等正在推動回報的大趨勢。

投資主題

  • 01

    投資當下

    經濟鐵律制約環球貿易及資本市場的發展速度,這令短期宏觀前景較長期前景更加明朗。因此我們保持風險偏好立場,增持美股。

  • 02

    不考慮宏觀基本觀點下積極承險

    我們認為,較過去十年,當前諸多變革的環境更有利於實現超過基準表現的回報(即超額回報)。然而,動盪不穩的宏觀環境為投資組合帶來風險,需要主動管理或中和風險。

  • 03

    在大趨勢中尋覓投資方向

    即使失去長期宏觀基本觀點,但大趨勢是回報的持久動力。不過,大趨勢不能直接與廣泛的回報推動因素對應,因此我們需細分配置,追蹤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及內部的變化。我們看好人工智能主題。

閱讀第四季投資展望詳情

Paragraph-2
Paragraph-3
Paragraph-4,Paragraph-5,Advance Static Table-1,Paragraph-6,Advance Static Table-2

在第四季保持風險偏好

踏入第四季,我們維持承險立場。我們認為,勞動市場放緩為聯儲局帶來減息空間,有助紓緩因利率較高而持續蘊釀的政治緊張局勢。假如當局在經濟活動明顯放緩但未陷入衰退之際減息,料將利好美國股票及人工智能主題。

我們對長期美國債券的觀點調整至中性:即使推高收益率的結構性壓力(包括全球各國放寬財政政策)持續存在,收益率仍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下跌。

財政問題再次成為焦點

地緣政治碎片化、人工智能及其他大趨勢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的軌跡及格局。這並非週期性調整,而是結構性調整,這可能帶來多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高度不確定性已成定局。我們必須先辨識此環境的一個核心特徵:市場數十年來所依賴的長期宏觀基本觀點已逐漸失去作用。

通脹預期不再設定在2%目標附近。財政紀律日漸式微。投資者希望從持有長期政府債券得到的補償期望正從低位回升。這亦導致長期債券收益率再度受壓,因為財政憂慮已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因素。

在4月,關稅及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主導市場走勢。然而,目前的焦點已轉向已發展經濟體的巨額債務。沉重債務負擔令矛盾更趨尖銳︰各國央行維持高利率以對抗通脹,卻同時導致償債成本上升。

例如,日本、法國及英國的30年期債券收益率已飆升至數十年高位。

借貸成本上升
3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2000年至2025年)

圖表顯示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及日本的3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

所示數據與過往表現相關。過往表現並非目前或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資料來源:貝萊德智庫,數據來自LSEG Datastream,2025年9月。註︰曲線分別顯示英國、美國、法國及日本的3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

維持承險立場的新理由

我們在年初指出,有關貿易及債務的經濟鐵律將對美國政策轉變構成制約,並幫助投資者駕馭近期的不確定性。

我們依循這些經濟鐵律而不受4月的波動影響,最終成效卓著。這些經濟鐵律抑制了對關稅與政策的極端立場,令全球股市在4月因關稅急挫後回升,為強勁反彈奠下基礎。

股市反彈
地區股市表現(2025年)

圖表顯示2025年至今各地區股市的表現,基準日設定為2025年4月8日。

所示數據與過往表現相關。過往表現並非目前或未來業績的可靠指標。指數表現回報並不反映任何管理費、交易成本或費用。指數未經管理且不可直接投資。資本存在風險。資料來源:貝萊德智庫、MSCI,數據來自LSEG Datastream,2025年9月。註:圖表顯示各地區股市指數總回報的不同組成部分,以當地貨幣計算(新興市場除外)。使用的指數:MSCI中國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美元)、MSCI英國指數、MSCI歐洲貨幣聯盟指數、MSCI日本指數及MSCI美國指數。

我們維持承險立場,但基於新的理由。我們認為,勞動市場放緩將持續抑制服務業通脹,令聯儲局今年有空間重新下調政策利率,而不會引發對其獨立性或財政主導立場的憂慮。

這料將緩和長期債券收益率的上行壓力,因此我們的戰術性觀點調整至中性。

作者簡介

Jean Boivin
貝萊德智庫主管
Wei Li
環球首席投資策略師 — 貝萊德智庫
Glenn Purves
環球宏觀研究主管 — 貝萊德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