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因素定息投資

因為我們生活在明顯的地緣政治世界中

繼環球定息證券市場極度反常的三年後,Rick Rieder及Navin Saigal針對政治、地緣政治及政策形勢進行梳理,以確定可能於2024年及之後影響亞洲及環球投資者投資格局的世代變革。

若麥當娜40年前的熱門歌曲《拜金女孩》(Material Girl)由2024年的投資者創作,那麼副歌部分可能不是呈現一個資本主義程度較弱的世界,而是更專注於地緣政治。自1980年代以來的巨大變化還包括居家辦公模式、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健康科技(如MRNA科技或GLP-1)突飛猛進,以及企業的投資重心由資本支出轉向研發。這些變化對資產配置的決策十分重要,而且不亞於提高財政赤字及協調財政及貨幣政策對支持人口老齡化及供應鏈重新洗牌的重要性。所有這些變化的共同點是需要融資。 

對於資產配置者而言,梳理這些世代大趨勢所面臨的挑戰或許主要在於由此導致的資產類別相關性的轉變。將債券用於對沖股票投資組合的效力有所下降。由於過去數年的通脹數據的表現異乎尋常,加上2023年底及2024年初美國大量發行國庫券,令風險資產的表現愈發與國庫券市場掛鈎,因此原本處於負值的股債相關性已升至十年來的高位(高達80%,見相關圖表)。與此同時,美國與亞洲定息證券的相關性已降至0%左右,表明亞洲定息證券成為環球投資組合的有效多元化工具(見相關圖表),而美國存續期的對沖作用減弱。未來這些趨勢可能較目前的極端情況有所緩和。不過,我們認為,財政赤字還將繼續推高股債相關性,並且地緣政治導致的經濟週期不同步亦將拉低美國與亞洲定息證券的相關性,投資組合必須採取措施應對這種趨勢。

債券愈加難於股市下跌時提供保護
2017-2023年美國的股債相關性1

2017-2023年美國的股債相關性

資料來源:彭博及貝萊德,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圖表呈列的是股票(由標普500指數代表)與債券(由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指數代表)的六個月相關性。過往表現並非當前或未來業績的可靠指示。

亞洲債券是有效的多元化工具 

2017-2023年亞洲與美國的債券相關性 2

Asian-U.S. bond correlation chart

資料來源:彭博及貝萊德,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圖表呈列的是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亞洲美元對沖指數與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指數的六個月相關性。過往表現並非當前或未來業績的可靠指示。

我們認為,通脹憂慮引發的債券收益率大幅調整,為定息投資者帶來具吸引力的機會。於美國通脹率回落至2%-3%的區間之際,投資者現可鎖定收益率為6%-7%的多元化投資組合。雖然目前的通脹率仍遠高於聯儲局2%的目標,但此區間的上端仍能讓投資者獲得3%-4%的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減通脹率)1。於疫情爆發之前,得到這樣的結果必須大幅增加投資組合的波動性(風險)。

我們認為,目前於這種投資組合中,高質素與高利差(企業債券提供的高於無風險利率的額外補償「息差」)的結合,可於國庫券供應及投資組合相關性不明朗的情況下提供巨大緩衝。無風險利率指美國國庫券收益率,因為美國政府違約的可能性不大。與此同時,環球現金儲備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且還在持續增加。

聯儲局數據顯示,於高政策利率的刺激下,去年9月僅美國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上已囤積約18萬億美元的現金。美國的現金收益率達到5.3%2,足以吸引投資者目前將現金投資於貨幣市場基金,但寬鬆週期啟動在即,投資者現金配置比重過高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再投資風險。寬鬆週期指央行下調利率,令借貸成本降低。

鎖定處於歷史高位的名義及實際收益率的機會或即將結束。我們認為於2022年及2023年的大部分時間持有現金不失為明智之舉,但於降息週期或11月美國總統大選等未來事件大幅縮減機會組合(無冒犯之意)之前,現在就應該開始對這些現金進行部署。

Navin Saigal
董事總經理,亞洲宏觀主管,基本因素定息投資 新加坡
Rick Rieder
董事總經理,環球定息證券首席投資官 紐約

貝萊德可持續環球債券收益基金

Grow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