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狂潮 仍未退潮?
「債券孳息率上升不利高估值的科技股,成為跌市重災區 」1近月的新聞報道如是說。牛市寵兒科技股由高位回落,令人開始質疑已經升至 2000 年 泡沬後最高估值水平的科技股,是否高處不勝寒?去年表現出色的科技股,今年是否未能延續強勢?
然而世上最大行業之一正正是科技業,行業由規模、深度以至覆蓋範圍拋離其他行業。去年 3 月疫情至今,科技指數的回報仍然高於世界指數2,不多不少都反映出科技行業的憧憬和在資本市場的魅力。
為增長支付溢價
科技行業一直有眾多高增長的公司,新冠疫情出現再加速部分公司的增長,以目前的高估值計,投資者可能會質疑行業發展方向值不值此「價位」。但事移世易,在低息環境下,難以用傳統的估值工具,如市盈率來斷定股價便宜或昂貴,關鍵是市場究竟願意以甚麼程度的回報,來承受股票的投資風險。
而未來幾年為了要跑贏大市,投資高於趨勢增長的板塊支付溢價(Premium)未妨不可。目前科技領域中一些較大、更穩定的公司被重新估值。由於科技企業以靈活性和較強大的自由現金流見稱,以估值與收入的關係估量,更值得參考(見圖)。以 2020 年的遠期市盈率計算,消費必需品行業的交易價格比全球股票高出近三成 3。
科技行業重新估值

僅用於說明目的。 黃點代表假設的公司 。資料來源:FactSet,截至2020年11月30日。基於過 去5年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ACWI 1年遠期市盈率的月度歷史資料。 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指數表現僅出於說明目的。 基金無法直接投資於指數。
科技行業佔半邊天
歷史經驗亦表明,科技產業排名前20位的公司在不斷變化,十年之內的領導者通常會在下一個十年中被取代,足以證明科技企業驚人創新思維及增長爆發力。截至今年初,全球科技行業單是上市公司就有逾 2000 多家4,新力軍-初創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逾千。大家都明白要進化,尋找革新,就在其中。
企業數碼轉型
雲端計算於各行業不斷擴展,數碼營商更加普及,企業數碼轉型和消費者對科技採用日益增加,或會是支撐科技行業長期增長趨勢的兩大動能。大家望望自己的工作環境,上班模式改變已成事實。去年起全球部分企業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紛紛讓員工居家辦工。大家只能不停地用網上會議軟件開會。據《彭博》報道5, 到今個年頭,一些大型金融企業開始擔心員工長時間居家辦公會身心俱疲,希望讓員工重返辦公室,但無論如何雲端處理工作的模式已漸漸成常態,難以逆轉。
增長主題多
5G技術逐漸形成、電動車普及、消費者對生態環保意識增強的動力也是不容忽視。今年亦是數據中心伺服器升級週期的開始,多家半導體公司將公布下一代晶片,將推動大規模雲計算供應商升級,整個技術生態系統行業受惠。本月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上, 內地科技部部長都提到要繼續增長基礎研究投入,爭取「十四五」基礎研究比重增加至8%左右6,告訴大家國家級資源有多重視科技。隨著技術不斷改變其他行業,科技只會「技術超越技術」,繼續擴大這個最大行業的版圖。
對反壟斷的預期
要小心的風險是行業形成壟斷。在美國,司法部的對大型科技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調查披露用戶數據、營運手法等。不過數據反映,科技巨企股價長期並未受到相關消息困擾,大數據公司相信只會繼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