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持續及更高的通脹環境

2022年4月20日
  • 貝萊德

通脹加快勢將成為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動力。Russ Koesterich將於本文闡述應如何部署。

撰文 Russ Koesterich, CFA, JD

2022年已經過了三個月,年內有不少經濟及金融事件備受矚目,當中多項與通脹有關。整體通脹已升至近8%,創40年新高;核心通脹升至近6.5%,亦創下40年新高;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即聯儲局所用通脹指標)升至5.4%,亦是39年來新高。通脹亦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除日本外,幾乎所有成熟國家的消費物價均見騰飛(見圖1)。

Chart image

資料來源:Refinitiv Datastream及貝萊德智庫。2022年3月31日。
註:線顯示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動。日本數據不包括食品,而自2014年4月起,已因應消費稅升幅的直接影響作出調整。

通脹不僅加快,亦變得較波動。按過去三年的標準差計算,核心通脹波幅處於自1980年代初以來未見的高位。除烏克蘭衝突外,加速及反覆無常的通脹亦主導投資格局,繼而影響行業表現,令年初市況份外艱難。此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難以於短期內改變,投資者應如何應對?

早在12月我便強調,雖然通脹與股票的關係非如「物價升,股價跌」般簡單,但通脹波動確實會不利股票估值。事實證明如此。年初至今,美股估值下跌約10%,歐洲及中國股票市盈率的受壓情況更為顯著。

除了令股價下跌外,通脹亦為驅動行業輪轉。由於跌勢很可能持續,投資者應繼續專注可受惠於通脹上升的行業。

特定週期股

我曾強調投資週期股的重要性。然而,並非全部週期股都同樣可受惠於通脹。過去通脹加速上升是相對最有利於能源、採礦、運輸等行業。

年初至今,此模式屹立不倒,能源股表現出類拔萃,年初至今升約40%,金屬及礦業股亦升近40%,運輸業升幅較平緩,但整體仍跑贏大市。

此模式應會持續,雖然礙於基數效應,今年稍後時間通脹將會減速,但有兩項走勢須留意,首先,烏克蘭戰事令能源及其他相關商品價格飆升,整體通脹可能須待較長時間才會見頂。

其次,除能源及商品價格上漲外,大量跡象亦顯示通脹範圍正在擴大。去年大部分時間,市場普遍認為通脹是個別供應出現樽頸的後果,但情況現已改變,美國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的經修正平均指數(盡量剔除波動較大異常數據的指數)自2%急升至5.75%,成為又一數十年來的高位。所得結論:即使整體通脹開始減速,但世界已變得非常不一樣。要避免受到影響,選擇可受惠於物價上升的行業週期股才是致勝之道。

Russ Koesterich,CFA,是基金經理及環球配置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