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通膨走勢將何去何從?

2020年10月22日
  • 貝萊德

聯準會在八月底端出了新政策 – 平均通膨目標架構,意指未來當通膨超過目標的2%時,也不必立即升息,而是等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平均通膨目標』達到時,才會調整利率。這項決策,再加上其他像是去全球化等因素,中期而言可望推升通貨膨脹率。若從美國核心消費者物價平減指數(PCE)來看,物價從2011年起即以平均年成長率1.6%的速度升高,但今年最新的數據卻顯示僅有1.3%。

因此貝萊德集團向美國地區的投資人提出一個問題:

後疫情時代 通膨走勢將何去何從

根據調查回覆, 受訪的美國地區投資人中有34%認為在2022年底通膨將與現在維持差不多的水準,而另外有11%的受訪者認為在2022年底通膨將會比現在更低。而多數(54%)受訪者則認為屆時通膨將會比現在更高。(詳見上圖)

那麼貝萊德專家怎麼看?

儘管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看似壓抑著通膨漲勢,貝萊德智庫認為下列三個原因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在中期超過2%。

  1. 新冠肺炎造成的供應面衝擊,對本來就因為去全球化趨勢而升高的生產成本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2. 聯準會採取的平均通膨目標新架構讓利率政策更有彈性,有機會使通膨上升75%。
  3.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界線模糊,讓政策有效性在新冠肺炎時期備受質疑,進而使全球央行即便在通膨上升時也承受著必須壓低利率的壓力。

目前市場雖然有許多質疑聯準會推升通膨能力的聲音,且在新冠肺炎出現前即存在的不利因素(如地緣政治及不平等事件)仍未解決,再加上科技顛覆式的創新讓許多人認為通膨會持續低迷。但基於上述三個理由,貝萊德智庫專家仍認為中期而言,通膨將可望走揚。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中期而言通膨仍有上升的可能性,且尚未被反映在市場中。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認為通膨連結債券是有利的,此外像房地產等實質資產亦能讓投資組合更具韌性,而在市場中具有穩定地位且體質足以應對較高的生產成本的公司,亦將較能在通膨上升的環境下取得較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