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史上最長的景氣擴張是否已經要結束?雖然全球製造業數據表現有好有壞,但美國民間消費數據依然亮麗,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好消息是:這樣的動能目前看起來仍會持續下去。原因為何?且看我們以下的五點分析:
1.收入持續成長
根據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小時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成長了3.2%,雖然跟過去的經濟成長階段相比,這樣的升幅並不特別突出,但正處於本次周期的高點,而且也高於通膨數字。工資和新增職位的持續成長,加上溫和的通膨,帶動美國消費者實際可支配收入有將近3%的成長,為民間消費成長創造了相當好的環境。
2.低利率環境
跟全球金融海嘯前相比,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並未造成房貸及次貸過度膨脹的問題。而且低利率可以為美國民眾的消費力道帶來支撐,近期房屋銷售開始加速成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3.儲蓄率上升
跟過去明顯不同,美國消費者正展現更高的財務自制能力,目前家庭儲蓄率約6.2%,是相當健康的水位,也比2005年的低點高出三倍之多。
4.家庭財富增加
較高的儲蓄率加上史上少見的長牛市,將美國家庭財富總金額推升到113兆美元的新高,較之前的高點多出約60%。
5.家庭債務處於較低水位
這可能是跟全球金融海嘯最大的不同之處,在2007年,美國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重超過130%,但現在則低於100%;特別要注意的是,受惠於低利率,美國消費者的償債成本也接近歷史低位。
美國民眾強勁的消費實力讓部分產業受惠,以非必須消費行業為例,雖然部分次產業,如百貨公司或選品店(select shop)表現不佳,但消費需求加上行業本身持續不斷的成本控制,以及投入高獲利的產品研發,整體行業的獲利表現創下新高,而且其股東權益報酬率已經來到28%,僅次於科技產業。
當然,上述這些利多並不代表美國消費需求是牢不可破的。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整體數據亮麗並不能掩飾財富分佈的龐大差異,也就是貧富差距的問題依然存在。但如果從近期的數據來看,所得收入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低所得家庭上,也就是說,如果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決策之前,刻意忽視美國民眾的消費力道,恐怕不會是一個聰明的決定。
*上述資料來源:彭博、貝萊德,201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