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後,投資人在市場更需要深入地評估產業與個股的各個面向,才能發掘潛在的投資機會。畢竟令人驚豔的經濟成長動能和屢創新高的企業獲利表現將不復見。
說2021年是令人驚豔的一年,似乎顯得有些客氣,但我們敢說2022年會趨於「正常」。過去兩年,市場受到疫情後的經濟重啟和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所拉抬。至少相較之下整體環境則將變得更加平衡。
在2022年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投資人需要深入思考和主動出擊才能作出適當的布局。為了辨別潛在的機會和風險,可能需要質疑過往習以為常的投資直覺,並在不起眼的地方尋找契機。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景氣循環類股(如金融和能源)搭配長期結構性成長型類股(如科技和醫療保健產業)相對具有報酬潛力。並且在當前的局勢中,跳脫過往的思考框架:
自金融海嘯以來,金融股一直不受市場青睞,然而我們看到金融業實際上存在許多投資機會。舉例來說,想在報酬相對較低的市場, 另類資產投資經理人可能會投資成長型類股來追求超額報酬;然而,目前的成長型類股價格反映當前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轉變,許多經理人甚至將部分高成長型類股視為價值股來對待。
另一方面,銀行業也值得關注。長期以來低利率被視為壓抑銀行的獲利能力,但我們發現許多銀行的財務狀況正處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狀態,評價面也相當具有吸引力。銀行是少數能同時受益於升息和通膨的類股之一。我們估算了升息100個基點對美國前五大銀行的每股盈餘表現影響,發現獲利成長潛力最高可以達到45%(詳見下圖);不過投資人仍要審慎選股,主因為利率敏感度其是其中一個考量,且對各別銀行的影響不一。
利率變動1% 對每股盈餘帶來的影響
資料來源:貝萊德,2021年11月。該分析是針對美國五家市值最大的銀行/資本市場公司,並假設殖利率曲線平行上升100個基點,銀行每股盈餘變化的百分比。
能源產業是2021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產業之一,成長約54.6%遠超過大盤指數的28.7%1。在全球淨零轉型、ESG當道的趨勢中,許多人可能會擔心傳統能源企業將消失殆盡;實際上,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ESG) 趨勢卻可能推升能源價格,且持續一段時間。
石油公司自2014年底以來一直受到低油價所影響,並預估未來的市場需求將達到頂峰,因此一直不願在資本投資上增加支出。然而,當世界朝向淨零轉型邁進時,市場對傳統能源仍有很大的需求,加諸過去一年間的全球經濟重啟動能,需求更是被放大不少。轉型使市場面臨需求過盛與供給成長有限的雙重挑戰,考慮可再生能源目前的供給仍遠遠不足以彌補供需失衡的情境下,預計能源價格將穩定維持在相對高的水位。我們聚焦具有成長機會的領域,如勘探和生產公司,而非成長有限的產業,如服務提供商。
科技產業創新與顛覆傳統的產業生態,潛藏大量的成長契機。通常投資科技業的重點在於,正確解讀並掌握被市場誤判的趨勢。舉例來說,疫情期間企業投入大量資金來升級相關科技設備,在後疫情時代市場普遍認為相關支出將大幅減少。不過,我們認為企業將維持投資在技術設備的支出,因為仍舊需要在居家與辦公室混和的新型態工作環境中運作。
5G 的推出也創造不少投資機會。許多電信公司進駐大規模資金進行開發與基礎建設,同時積極地創造新的應用場景以因應市場對於5G科技的需求。 科技被視為節省勞動力或勞動套利的工具,則是另一項市場關注議題。隨著工資上漲,企業選擇透過機器人和機械解決方案來降低成本並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如電話服務中心 (Call centers) 傳統上是一項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未來有望使用軟體和AI聊天機器人來取代人力。
新冠肺炎疫苗從開發到上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路高歌猛進,醫療保健產業的創新與執行力可見一斑。如下圖所示,目前醫療保健產業的評價仍遠低於大盤,其中醫療設備產業被嚴重低估,該產業暫時受到新冠肺炎衝擊而停擺,以及勞動力短缺的阻礙,也壓抑了相關企業的獲利表現。隨著經濟重啟,醫療保健產業將慢慢回歸到正常的水準。
我們持續看好評價具有吸引力的優質股票,這些類股將有助增加投資組合的韌性。我們在醫療保健產業看到不少投資機會,但還是建議投資人留意企業獲利是受到短期或長期因素所影響。部分醫療保健產業受惠於新冠肺炎的影響,短期的基本面相當強勁,但是否能長期維持還有待觀察。紮實的基本面研究有助於挑選出價格合理以及具有長期投資潛力的標的。
醫療保健產業的評價與大盤比較,2011-2021 年
資料來源:貝萊德,數據來自彭博,截至 2021年10月31日。相對評價是標普 500醫療保健指數的遠期本益率(未來 12 個月)與標普500指數的比例。指數報酬率非指基金報酬率,投資人不可直接投資該指數。
我們以ESG作為篩選優質股票的方式已行之有年,當前雖有許多ESG相關的資產價值已反應在市場價格上,我們仍持續積極尋找潛在標的。舉例來說,近期公用事業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綠色轉型,希望藉此獲得市場青睞並期望獲得報酬表現,此一趨勢將有利受監管的電力供應商的未來表現。
此外,部分原物料相關企業也存在不少機會。例如為了在現有的電網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需要提高銅的使用量;電動車也相較傳統燃油車對銅的需求量更大。另一個例子則是鋁,具有ESG意識的消費者正由塑膠包裝飲料轉向罐裝飲料,根據環保署EPA的數據指出,罐裝飲料含有近70%的可回收成分,而塑料則僅有3%。目前絕大多數的飲料仍使用塑膠包裝,即使是少部分的包裝材料轉用,都可能為像鋁這樣的替代品帶來大量的市場需求。
當市場漸趨於「正常」時,投資仍存在諸多挑戰。從產業與個股中,審慎挑選品質佳的標的,才能主動因應變動的市場環境。同時留意被市場低估或誤判的領域,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