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訊
最新觀點
提到ESG,許多人直覺想到的是與環境保育相關。其實,ESG 除了環境(E-Environmental),還包括了社會(S-Social)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
根據MSCI的報告指出,科技巨頭微軟與其他軟體服務公司相比,在「公司治理」、「人才培育」、「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環保科技的創新開發」、「貪腐醜聞與政治風險」這五個項目的表現都相對突出,所以能奪得AAA級最高肯定。 (資料來源:貝萊德,2020年7月22日。本文所提及之有價證券僅供舉例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介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
由此可知,ESG評級不單分析環境面向,而會將社會面向及公司治理面都一起評估。那麼ESG評等是什麼?又是怎麼計算呢?就以MSCI ESG評等為例,向大家說明!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相信每一家企業都會認為自己各方面評估都很優秀,所以為了客觀的比較每間企業ESG的表現,MSCI統一使用最優(AAA)到最差(CCC)共七種評分,AAA為最優,AA優於A,以此類推。評級越高,代表由E (環境)、S (社會)及G (公司治理)三個面向的整體表現愈佳。
常聽到從E (環境)、S (社會)及G (公司治理)三個面向評估一間企業的ESG表現,究竟這三個面向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從下圖顯示,三大面向共包含10個不同主題,例如環境面向包含氣候變化、自然資源、汙染及廢棄物、環境機會4個主題,社會面向包含人力資源、產品責任、利益相關者的否決權、社會機會4個主題,公司治理面向包含公司治理及公司行為2個主題。
10個主題中又包含37個不同的ESG關鍵指標,常聽到與環境相關的指標為碳排放及再生能源機會,但事實上還包含電子廢棄物處理以及水資源相關的指標。社會相關的指標不單是人力資源及勞工管理,還包括企業對內與對外的溝通以及爭議性的採購處理等,公司治理包含薪資及會計審計的透明度等。
了解ESG評等以及ESG關鍵指標之後,讓我們一同瞧瞧MSCI ESG評級是怎麼計算的。
步驟一
MSCI全球團隊由185名經驗豐富的研究分析師組成,分析超過1,000個與ESG政策、計畫、表現相關的數據點(data point),並且評估各企業在37個ESG關鍵指標上相對該產業其他企業的表現。
步驟二
透過定量模型確定每個產業與ESG關鍵指標對應的重大風險和機會。例如,查看產業對碳排放、水資源對環境的影響。各產業的獨特營運模式,可能會使用不同的ESG關鍵指標來計算。
步驟三
根據全球產業劃分原則 (GICS, 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決定每個ESG關鍵指標在整體評級的權重,審慎考慮該產業相對其他產業對環境或社會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步驟四
根據該產業的特性,加權計算ESG的關鍵指標,得出公司為評級AAA (最佳)-CCC (最差)等七種評級。這些公司績效的評估並非絕對,但能相對比較該公司與產業同行的ESG表現。
我們從ESG的研究發現,ESG評級較高的公司,很有可能也是基本面較好的公司。所以公司參與ESG的倡議與發展,不僅是一種善盡社會責任的方式,同時也能幫助公司建立與員工、客戶、投資人更深厚的關係,讓長期營運更為穩健。
貝萊德ESG社會責任多元資產基金 (原名「貝萊德社會責任多元資產基金」) (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是全台灣第一檔ESG多元資產境外基金*,只投資MSCI ESG評級BBB級**以上的公司,將九大類爭議性的產業或公司排除在投資組合以外,而且會額外加碼社會住宅、再生能源等特定優質標的。(資料來源:貝萊德,資料截至:2020 年8 月31 日* 全台灣第一檔從投資流程到基金名稱都導入ESG 概念的多元資產基金** ESG 評級由MSCI 決定)
對投資人來說,投資這樣一檔具備「ESG」觀點的基金,不僅能促進企業改善經營模式,更能透過投資行為來實現社會影響力,而且這些基本面較佳的公司,財務風險也往往較低,因此更能應對各種嚴峻挑戰,股價表現當然也可望更具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