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拋售,我們對科技產業的看法

1. 即使近來公債殖利率攀升,科技類股的基本面仍舊相當樂觀:


近期的市場波動,主要是由公債殖利率快速彈升所引起的。儘管未來公債殖利率仍有機會進一步走高,但整體來看,仍是處於相對低的水準,並且上升的幅度也相當有限。實際上在過去的10~15年當中,科技類股在領先大盤的表現下,當時的利率水準都要比現在來得更高。因此長期來看,我們認為基本面仍是驅動股票表現的關鍵因素,而目前我們對於科技類股的基本面看法仍舊相當樂觀。

2. 選對策略比利率上升更加重要:


利息上升,對於股票的財務分析預測是較為不利的,這主要是因為自由現金折現模式(DCF Model)的評估,當利率上升下,股票的折現值也會有所下降。對此,我們也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我們認為當聯準會將聯邦資金利率提高1%,可能會對投資組合的帶來平均7%的負面衝擊。不過,假設持股的潛在目標報酬率 (上漲的幅度) 遠高於7%的負面衝擊,應該不用太擔憂利率上升帶來的衝擊,選對策略和團隊更加重要。

3. 當經濟基本面轉佳,企業對科技的投資需求上升:


從通膨以及利率上漲的角度來觀察,可能會使一些傳統產業受惠(包括原物料與金融業),這也將使市場的趨勢由成長型類股轉變為價值型類股,這樣的轉變是有利於降低成長股與價值股之間的差異。不過從基本面來看,傳統產業開始復甦之後,也會增加對於科技設備或技術的投資(例如雲端技術的運用等),這也將進一步使科技產業受惠。簡言之,當經濟基本面轉佳,企業對科技的投資與應用只會更高,而不會減少。

4. 關注科技投資新主題:「綠色科技」與「永續投資」


我們認為,從去年年底開始,受惠於新冠疫情的個股,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較高的評價表現。因此我們也在研究一些新的投資主題或是評價較低的一些科技次產業及個股。例如,由於供需不平衡,我們增加半導體的投資部位。並且在”綠色科技”或是”永續投資”潮流下,我們相信許多科技類股也都將受惠於這樣的投資趨勢。儘管綠色科技或是永續投資的主題仍不及人工智能以及雲端計算這類投資來的耀眼,但投資團隊的超前布局,也將反映我們投資經理人的前瞻性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