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智庫

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

簡介及概要

我們認為地緣政治風險是影響2019年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在成長放緩及經濟與企業獲利前景不明朗因素增加的環境下尤其重要。地緣政治風險引起市場前所未有的關注,而最受矚目的地緣政治爭端為美國與中國在經濟、意識形態及軍事層面不斷升級的對抗行動。下文將深入分析中美兩國為爭奪全球科技霸主而展開的競賽。

Paragraph-2
Paragraph-3

全球指數
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

中美競爭

資料來源:貝萊德智庫,數據來自Refinitiv,截至2019年10月24日。註:我們識別與此地緣政治風險及貝萊德統計得出的十大風險相關的字詞,並使用文本分析計算這些字詞在Refinitiv券商報告數據庫、道瓊斯全球通訊社數據庫及Twitter出現的頻率。其後根據文字反映的正面或負面情緒進行調整並給予評分。得分為0表示2003年至當時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的過往平均值。得分為1表示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較平均值高一個標準差。在計算平均值時,近期數據所佔權重較高。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的假設風險情況僅供說明,並不反映所有可能性,因地緣政治風險會不斷演變。

2019年10月:隨著波斯灣地區的緊張局勢上升,市場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關注正在增強。 在最近對沙烏地阿拉伯能源基礎設施的攻擊之後,我們進一步提高海灣緊張局勢風險的可能性。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已從軍事行動中退後一步,但仍須留意潛在風險。

10大地緣政治風險

 

波斯灣緊張局勢 重大網路攻擊
全球貿易緊張局勢 北韓衝突
歐洲分裂 拉丁美洲政策
美中競爭 俄羅斯 - 北約衝突
南亞緊張局勢 重大恐怖襲擊事件

歐洲分裂
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

中美競爭

資料來源:貝萊德智庫,數據來自Refinitiv,截至2019年10月24日。註:我們識別與此地緣政治風險及貝萊德統計得出的十大風險相關的字詞,並使用文本分析計算這些字詞在Refinitiv券商報告數據庫、道瓊斯全球通訊社數據庫及Twitter出現的頻率。其後根據文字反映的正面或負面情緒進行調整並給予評分。得分為0表示2003年至當時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的過往平均值。得分為1表示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較平均值高一個標準差。在計算平均值時,近期數據所佔權重較高。貝萊德地緣政治風險指標的假設風險情況僅供說明,並不反映所有可能性,因地緣政治風險會不斷演變。

市場對歐洲分裂的關注程度從5月的高點回落,除英國脫歐外,威脅歐洲完整性的重大風險有所紓緩。我們就這方面展開深入研究,並尋找能引起趨勢逆轉的因素。

我們在2018年曾分析威脅歐洲完整性的三大風險:英國脫歐、希臘和義大利的財政政策,以及中歐和東歐威權主義悄然回歸。我們擔心由左翼及右翼民粹政黨聯合組成的義大利政府會開啟歐元區全面或局部瓦解的道路。中歐及東歐方面,我們認為威權政府崛起,導致歐洲各國經濟及外交政策出現分歧。此外,我們預期英國將經歷漫長的過渡期。我們的基本觀點是歐洲可勉強度過難關,即使緊張局勢升溫,也不至於陷入失控局面。

背景

  • 近年有兩大因素導致歐洲民粹主義及反建制 (anti-establishmen) 情緒升溫:經濟狀況表現長期令人失望,以及對外來移民的不安情緒加劇。
  • 歐洲經濟及貨幣聯盟成效仍不如預期,不單面對阻礙成長的深層次結構性因素,且貨幣及財政政策均受到嚴重拖累。
  • 英國脫歐暫時令歐盟選民的疑歐情緒降溫。歐盟與中歐及東歐國家政府就分擔接收移民計劃及法治問題長期存在爭議,持續對歐洲一體化構成威脅。

重大風險

目前我們對前景轉趨樂觀。在我們的三大風險中,僅英國脫歐仍屬重大風險。我們繼續對歐洲反建制情緒暗湧保持警覺,在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下更須提高警惕。經濟憂慮將助長民粹情緒。我們認為值得關注的,在於近期反歐盟民粹思潮反而是在金融危機後,市場表現最佳的時期內出現。假如民粹思潮是在經濟下滑的期間內出現,歐洲並無有效應對措施,我們擔心屆時歐洲分裂風險可能因此上升。

英國脫歐:英國的政治局勢仍充滿變數,近期發展導致不同結果的可能性增加。英國國會成功阻止英國無協議脫歐,最高法院裁定強生(Boris Johnson)讓國會延長休會是違法且不具效力。根據法律程序,英國脫離歐盟的限期為10月31日。撰寫本文時有關脫歐協議的深入談判再次啟動。無論何種情況,大選都可能在10月31日後不久舉行。由於四個政黨在票數方面勢均力敵,大選結果並不明朗。

義大利及希臘的財政隱患:義大利民粹政府因誤判形勢被迫下台,導致中間偏左的民主黨與反建制五星運動合組較溫和的執政聯盟。鑑於雙方票數均不高,預期在2022年選出下一任總統前可望維持聯盟關係。由於義大利政府較強硬,歐盟委員會較溫和,因此雙方就2020年預算案出現紛爭的機會不大。希臘方面,最後由致力實現財政盈餘目標的中間偏右政府上台執政。經濟成長速度較預期快,可能促成減稅,從而提高政府聲望及推動經濟進一步成長。

中歐及東歐:中歐及東歐國家政府與歐盟的緊張關係可能會維持現狀。雖然歐洲議會針對匈牙利及波蘭打擊媒體及行政干預司法展開調查程序,但兩國同意阻止向對方實施制裁。新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試圖與中歐及東歐國家達成和解,從她任命中歐及東歐國家部長出任歐盟委員會要職可見一斑,但有關環境政策及移民的爭端或許會引起摩擦。將歐盟撥款與法治表現掛鈎的建議或許會遭到中歐及東歐國家政府反對。

政策焦點

我們將在下文詳述備受關注的歐洲三大政策領域。我們認為這些議題均不會對歐洲國家的結盟構成重大威脅,但各議題有可能導致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升級,加上英國脫歐複雜局面的影響,這些政策議題可能令歐盟各成員國與美國及歐盟的關係惡化。因此,這可能加深歐洲國家的嫌隙,而非導致歐盟分裂。

美國與歐盟的貿易關係:歐洲國家普遍認同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統一行動。針對與美國的貿易爭端,歐洲明確表示不會率先採取行動,但會捍衛自身權益。因此,我們認為在世界貿易組織對航空產業補貼作出裁決後,歐洲顯然克制自己的情緒反應,並未就美國徵收關稅採取報復措施。歐盟各成員國對與美國貿易摩擦所受影響各異。與美國經濟連結程度不同,加上雙邊政治關係差異,意味著部分國家可能不願採取強勢貿易政策,以免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科技監管:科技是新一屆歐盟委員會關注的焦點議題。預期歐盟委員會將利用競爭政策削弱美國企業的市場操縱力,藉此為歐盟企業創造更多競爭空間。美國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例如關稅)將對成員國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埋下引發緊張局勢的新導火線。鑑於歐洲通用數據保障條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ime, GDPR) 將於近年進行檢討,有關數據主權的爭端可能一觸即發。

氣候:歐盟運用政治力量對氣候議題發揮重大影響,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歐洲綠色協議草案正是其中一例。雖然部分國家對主要國內產業之氣候目標的影響保持沉默,但環保活動獲得公眾廣泛支持,令歐盟內部政治摩擦擴散的可能性降低。氣候政策可能會導致與美國關係更趨複雜,但歐洲在簽訂任何貿易協議前可能要求對方遵守巴黎協定。徵收碳邊境稅亦可能遭美國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