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境下追求安穩收益
當亞洲其他國家仍在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實施不同程度封鎖政策時,中國經濟活動已逐漸恢復至疫情爆發前水平。上海迪士尼樂園在關閉3個月後重開,現時每日訪客量達24,000人次 1。重慶市政府剛宣佈取消堂食禁令,市內火鍋店便人頭湧湧,擠滿排隊數小時的食客。這些情況反映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仍保持著旺盛的經濟活力,也意味著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後消費力將迅速反彈。
過去數月,中國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實施了嚴謹的防控措施,果斷的舉措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成功抵禦第一波疫情,且營商活動逐步重啟,工業產能幾乎完全恢復正常。全球大部分國家/地區目前仍處於封鎖狀態,但中國有望成為2020年錄得增長的少數經濟體之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預期歐洲及美國經濟活動將急劇下滑2。
中國市場有何吸引力?
眾所周知,中國在疫情爆發前已大舉投放資源發展經濟。當局投入大量資金發展半導體、製藥、可再生能源等創新產業,使曾經的世界「血汗工廠」轉型為領先的科技大國。疫情過後,潛在的公共及私人投資可望重新激發中國資本市場的龐大機遇,這其中包括規模達14萬億美元的中國債券市場,該市場目前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每年錄得中高雙位數增長3。
近年中國債券市場相繼被納入各主要環球債券指數,反映其逐漸得到國際認可,這不僅令投資者確信當地市場監管標準可與國際接軌,也預示未來數年該市場有望吸引大量外資流入。
中國債券市場蓬勃發展──可帶來龐大機遇
為推動經濟復甦,中國當局大力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並表示願意推出更多財政援助措施,讓銀行向企業提供更多貸款。雖然市場利率略有下調,但中國央行有別於主要西方國家央行,並未大幅減息。
中國債券市場可分為兩大領域,分別是在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及離岸美元計價中國信貸市場,這兩大領域的參與者截然不同。在岸市場的參與者大多為當地投資者,市場走勢受當地投資氣氛及風險情緒左右,而國際資金則大多數配置於離岸市場。
在岸市場蘊藏潛力
中國在岸債券市場與全球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頗為不同。例如,中國在岸債券市場過往波動性較低。當地市場表現未有受疫情引發的環球大跌市(美國股市及其他新興市場信貸大幅下挫)影響,並於2020年第一季錄得正回報,凸顯其與其他國家/地區表現的相關性偏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環球市場料將繼續波動,中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在岸債券市場)可為投資者提供及時分散風險的難得良機。

資料來源:貝萊德、彭博,2020年3月底。中國在岸債券:彭博巴克萊中國綜合指數(美元H類)。中國股票:滬深300指數。美國股票:標普500指數。新興市場債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債券指數。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指數表現僅用於說明目的。投資者不能直接投資於指數。
面對目前極度不明朗的市場環境,篩選能夠同時分散風險及提供收益的資產比以往更為重要。因此,中國在岸固定收益市場是值得投資者考慮的理想投資選擇。中國在岸債券與離岸美元債券相關性較低,不僅有助分散投資組合風險,也可帶來賺取長線回報的機遇。未來數年,中國債券陸續被納入各大指數將持續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料可繼續利好在岸中國債券表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