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才是皇道?何時才能全身而退?
投資有道

退而不休才是皇道?
何時才能全身而退?

退休兩個字,一點也不簡單。從前,很多人定義就是不用工作、享受人生,到今時今日,這想法會否是天方夜談?貝萊德最新的調查《"財富與你"投資者意向調查2020》 探視了大眾的金錢觀。

 


退休新定義:退而不休

對於今天的退休人士而言,退休的目標:主要夠錢用、有錢嘆世界,至於醫療開支,必不可少佔近一半,但要維持到生活水平較次要。

退休新定義:退而不休

調查更重要揭示了退休的定義正在變化,不再簡單地定義為工作結束,而是全新的生活,退而不休,漸漸成為潮流。表表者之一就是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天文台工作逾30載,退休後每年出席數十場演講發表意見、寫專欄,並且自行處理對外的聯繫和安排日程,曝光率更甚。他表示退休概括是:上班是有結構的生活,退休是被動的無結構生活。

現代人生活成本高企的無形壓力,令逾半數受訪人士有相同想法,預期退休仍有需要工作,可能只是不同的工作型態。但同時,受訪者們仍然希望可安享退休生活,增加旅行次數(45%),並培養新興趣(44%)。而投資者 (71%) 相比一般非投資者(63%) 較廣泛認知到工作不停步這點,這與投資者接觸到更貼市的財經資訊不無關係,可增加退休可塑性,令他們更適切調配資源。而有諮詢投資建議的便有九成均預自己會不斷工作,即使是義工或者兼職;而在沒有投資及儲蓄的人士當中,接近四成都指出退休就是退休,可見兩者對退休的認知有著相當大的反差。

退休新定義:退而不休

香港退休儲蓄率78%冠絕全球 仍乏信心

香港人一向予人感覺金錢至上,當談到財務目標時,最終都是為退休生活而籌謀。調查中有83%人士同意,有進行投資可以安心退休。而亞洲人一向較外國地區儲蓄率高,全球的平均比例只是63%,而香港的受訪者有78%為退休生活而儲錢,比例冠絕全球。

香港退休儲蓄率78%冠絕全球 仍乏信心

但這群「有準備的人」並不代表準備好退休,信心相當參差,當中竟然有76%的人會怕「洗突」。沒有信心的背後很大程度源於大家都不能肯定,是否緊貼退休目標前行。比例以千禧世代最多,即使是專業人士都對此「十五十六」。而同一時間,如何平衡現時生活質素及未來所需,受訪者們都感同身受,多達73%沒有投資的受訪者認為,唯有加深對財富認識,才能為將來未雨綢繆。

靈活投資 選擇愈多愈好

退休投資大多數人都選擇強積金和儲蓄,但所謂投資有沒有更多選項?大多數人退休投資都抱有開放態度。超過一半表示,除了強積金的強制性供款外,他們還有個人儲蓄,主要儲起月薪的6%至20%。香港人不少都多心,超過60%的人表示,他們希望利用投資幫助實現退休目標,以投資股票及金融產品的佔優。而他們對各種投資選擇持開放態度,有些人傾向投資靈活的工具,但投資時亦希望有決定權,三成人想有權轉換投資組合。但沒有投資的受訪者而言,定時為退休供款則難以實行。

靈活投資選擇愈多愈好

首選銀行詢問退休意見

要準備退休計劃時,你會如何選擇徵求意見對象?有四成三的調查人士指出,詢問意見時首選銀行,兩成八受訪者選擇財富管理顧問,再到僱主,而不知道或其他的浮游人士亦都佔兩成。醒目的香港人,與其行冤枉路,不如早日鎖定目標,找出適合的顧問及投資組合理順投資路,加快步伐到達退休終點。

如想了解更多有關退休儲蓄以及其他財富觀念,請瀏覽《"財富與你"投資者意向調查2020》報告專頁,閱讀最新發表的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