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預期中國在岸債違約率不會急升?
Asian Fixed Income Spotlight 亞債通"息"

為什麼預期中國在岸債違約率不會急升?

中國在岸債券違約風險仍然可控,深入了解發行商的信譽是管理違約風險的先決條件。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壓力下,在岸人民幣市場是唯一未出現流動性緊絀的大型債券市場,令其全球信譽度提升,我們認為中國出現系統性信貸危機的風險極低,目前的違約預測反映信貸擴張步伐減慢,有望支持經濟在減債前提下更穩定發展。

在2018年初以去槓桿措施清理中國質素最差信貸後, 今年疫情引發多方面不利影響,意味著違約率可能上升,但基於以下因素我們認為出現系統性風險事件的機會不大:

  1. 中央政府強而有力的應對政策有助紓緩疫情造成的衝擊,例如注入龐大流動性及推出定向刺激措施,可有效保障具重要戰略意義的領域
  2. 石油及燃氣等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較大的行業在中國信貸所佔比重遠低得多。

與其他資產相比,違約風險如何?

以下圖表顯示中國在岸債券的預測違約率低於其他資產類別。

財務狀況仍然正常
不同資產類別的預測違約率(2020年8月)

財務狀況仍然正常

圖表顯示數字均為2020年預測違約率,截至8月。摩根大通預測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於2021年年底的違約率可能高達19%。資料來源:數據及預測來自摩根大通,但中國在岸高收益債券違約率根據貝萊德計算結果得出。

有別於以私營企業為主的美國信貸市場,中國在岸信貸市場以政府相關信貸為主,這也是在岸市場預期違約率較低的部分原因。

我們認為信貸表現分歧可帶來提高回報的機遇,並可利用對發行商的深入信貸分析權衡風險回報水平。透過致力深入了解個別企業的基本因素,並普遍看好對國家具有重要戰略及社會意義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