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亞洲高息債具吸引力?
Asian Fixed Income Spotlight 亞債通"息"

為何亞洲高息債具吸引力?

亞洲高息債可為投資者帶來理想的收益及增長潛力,為您拆解在違約率、流動性及分散投資潛力方面的疑慮。

目前信貸已不止作為短線持倉,而是在策略資產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亞洲信貸具強勁增長動力。

亞洲信貸的吸引力源自基本因素及估值兩方面,主要建基於基本因素穩健、息差全面擴闊、經濟數據利好及市場持續追求收益的結構趨勢等多個因素。

因此,相比美國及歐洲,我們認為目前亞洲高息債的息差及收益率水平帶來入市投資的良機。

而且多個信號顯示此趨勢將會持續:

  • 亞洲比其他地區較早從疫情中復甦
  • 亞洲向來違約率較低
  • 具備賺取穩健收益及理想風險調整後回報的潛力

拆解市場迷思

投資者往往對投資亞洲高息債的風險存有誤解,即使對違約率、市場流動性及分散投資機遇方面存在疑慮,亦不應成為投資者選持此類別資產的阻力。

  • 違約率

亞洲區過往違約風險及未來12至18個月的估計違約風險均較低,特別注意的是,亞洲高息債在受疫情爆發的影響行業(石油及燃氣、酒店及運輸等)中,所佔比重較低。

Dispelling market myths

概不保證任何預測將會實現。資料來源:摩根大通的數據及預測,2020年5月。所載意見及╱或預測 僅為在特定時間對市場環境的評估,不擬作為未來事件的預測或未來業績的保證。

此外,採取靈活方針的投資者可透過分析違約信貸捕捉賺取超額回報的交易機遇。例如,違約信貸一般會在6至18個月前出現先兆,因此主動型投資組合管理可從價格波動中洞悉先機,而不應只專注於跌幅。

  • 流動性風險

亞洲高息債市場規模約為3,000億美元,而美國高收益信貸市場規模高達1.8萬億美元1 ,將這兩者對比分析可能會對流動性產生誤判。但是,在市場規模較小以及潛在市場效率較低的風險下,承受這風險的投資者最終可望取得可觀回報,亞洲息差較美國高逾200個基點足以印證這點。

  • 分散投資機遇

在分散投資亞洲高息債方面,投資者不應過度擔憂集中投資中國息債的風險,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未來在任何定息收益或信貸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均會增加,投資者須認清此乃大勢所趨。再者,分散投資可以從國家、板塊及和個別證券方面判斷。我們認為,亞洲高息債的投資範圍廣泛,無論是從中國,印度,印尼還是某些前沿市場主權國家中進行選擇,都能夠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以最大程度降低特定風險。

亞洲高息債的本地需求亦持續上升,因此在全球市場下跌或出現信貸事件時其波幅較低。預期這需求至少可吸納在2020年餘下時間增發的債券。

堅守穩健策略

我們致力透過多元方針捕捉亞洲高收益信貸機遇,包括:

  • 高收益潛力 – 以經常性收益較高的核心信貸配置為主,同時捕捉資本升值機遇
  • 高確信度 – 力求在爭取最佳回報的同時管理下行風險
  • 往績彪炳 – 貝萊德在亞洲廣泛固定收益資產類別的資產管理規模逾200億美元2,無論在傳統高流動性信貸策略或私募信貸策略領域均實力雄厚

這個揉合多種元素的方針讓投資者可兼享短線及長線回報。例如,短期而言,透過專注於利差及信貸差異,把握特殊情況及增長機遇帶來的機會,以賺取強勁的風險調整後回報;長期而言,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帶動投資者對亞洲高息債的需求,有利於投資高收益債企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