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上的風力渦輪機
投資趨勢

激發可持續能源的潛力

儘管為實現低碳未來,政治、監管及科技進步的步伐越來越快,但市場可能仍低估轉型的速度,故亦低估隨之而來的投資機會有多廣闊。

貝萊德可持續核心投資環球主管Alastair Bishop指出他在該行業中觀察到的部分主要趨勢。

世界開發及消費能源的模式正在轉變,背後的動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強。

亞洲乃至全球各地政府在過去12個月作出大膽的氣候承諾,令「build back better」的口號廣為受人採用,各地因而加強制定規例及其他措施,例如歐洲綠色協議、中國最新的五年計劃以及拜登政府推出的政策。除此之外,科技創新正使現行轉型加速。

三個關鍵主題

對投資者而言,這些措施於三個關鍵主題中創造新機遇:
清潔能源
清潔能源
清潔運輸
清潔運輸
能源效益
能源效益

聚焦未來

作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兩大來源,能源及運輸是減碳的主要目標

清潔能源市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研究表示,到2050年,全球發電裝機將由現時約三分之二的化石燃料變為佔約三分之二的可再生能源。此為保守估計,日後很可能升至更高。

提供廉價太陽能及風能科技的基建公司,以及提供電池及儲氫的公司,將從湧入此範疇的大量資金中受惠。

清潔運輸方面亦是如此。例如,交通正迅速變革,預計到2030年,電動車市場的規模將增長十倍或更多1。電動車的增長機遇固然可喜,但這轉型將對供應鏈多個部分帶來的乘數效應更令人振奮,例如功率半導體。

僅2021年一年,已很可能有逾200款新電動車推出,未來幾年電動車滲透率將急劇上升。我們預計,至2030年底,全球每有三輛車售出,便有一輛為電動車。

此外,能源效益主題橫貫多個終端市場,其中包括建築物—建築物通常佔全球所有碳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提高建築物效益是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莫失良機

在此次範圍廣闊的轉型中,投資者切勿假定新科技會以線性方式發展。實際上,一旦經濟或科技觸及轉捩點,採用率便會飆升,直至滲透率到達高水平。

期望與現實之間的這種脫節,令我們看好整個可持續能源範疇。

然而,投資者須判斷哪些公司前景可觀,無論是在現有企業中,還是在新進企業中。對某個主題的長期前景樂觀,不等同於相信與該等趨勢相關的每間公司均會是良好的長期投資機遇。

成功的關鍵包括公司擁有不易被淘汰的科技或其他持久的競爭優勢,令股價表現可持續跑贏大市,而我們身為主動型投資者,須找出這些長期的結構性贏家。

Quotation start

可持續能源的利好因素如此強勁,其範圍更是寬廣,實在前所未見。

Quotation end